不完全競爭市場
|
留意 : 壟斷性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壟斷市場(或獨佔市場)皆屬於不完全競爭市場形態。
不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
不完全競爭市場(Imperfect Competition /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這類市場有五項特點:
(1)公司或廠商數目可以龐大,也可以稀少,並且生產性質相異商品 (產品異質性);
(2)顧客數目龐大;
(3)市場自由進出程度降低,甚者不能打進市場;進場障礙大;
(4)市場資訊不完全流通 : 故此市場內外的廠商未能充分掌握資訊 , 不同公司之間未必知道彼此訂價策略;
(5)不同的廠商根據其市場力量對價格有某程度上的控制力。
於現實世界中,幾乎可以找到的都屬於不完全競爭形態的市場。
A、獨佔或完全壟斷市場 (Monopoly) 的特點
(1)市場只有一間公司或廠商存在;
(2)市場存在很大的進場障礙。
本地的近似例子是電力供應市場;基本上,港島區有港燈供應電力,而九龍及新界則有中電提供電力。
維持壟斷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保持有效的進場障礙:
(1)政府授以專營權(或專利權)的公營機構,例如電力、地下鐵路及馬會的服務;
(2)專業限制加入,例如律師和醫生等專業認可的服務;
(3)版權及專利保障,例如高科技產品及發明等的壟斷性保障。
但科技日新月異,屬高科技行業的公司或廠商(如微軟公司)的最重要是維持科研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加上在發明專利的保障下,方可為公司或廠商維持壟斷地位。
![]() |
![]() |
![]() |
B、壟斷性競爭市場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的特點
 故名思義,這類不完全競爭市場是包含第一、二類的特點:
(1)市場內有多間公司或廠商;(2)市場內有龐大數目的顧客;(3)公司或廠商生產相似但有少許差異的商品;(4)市場並沒有進入障礙。
  "娛樂"市場屬於這種類型 :
 在"娛樂"市場內,不少歌星出售的都是他們的形象和唱藝;顧客數目自然不少,而顧客們購買的商品類型如唱片光碟、閃卡等,都是大同小異。雖然每位歌星出售的商品類型一樣,但在歌迷的心目中都是相同嗎 ?
成功的歌星都有一些獨特不同之處,令到顧客認為他們和其他歌手有分別,這就是市場壟斷能力。
當紅歌星的演唱會售票時,大家或會留意到歌迷們可能不單付出高昂的入場券費用,還要付出時間成本去排隊買票。
對於"娛樂"市場而言,歌手們的短期利潤,主要決定於他們的特點,又或者是他們的歌迷是否覺得他們的特點有價值。大家可能會發現當紅歌手都有一些形象近似的模仿者。
其他例子如"服飾"、"髮型屋"、"飲食"、"旅遊服務"等市場屬於這種類型。
保持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是最重要的,形象、品牌、廣告和包裝都是這些賣方常用的推廣方法。
C、寡頭壟斷市場的特點
 寡頭壟斷市場主要特點有二:
(1)市場內的主要公司或廠商數目不多;(2)彼此間是策略性互相影響的。
![]() |
![]() |
![]() |
由於市場內的公司或廠商數目甚少,每間公司或廠商的策略不但影響廠商本身,還會對其他公司或廠商有所影響。因此,在制訂策略時,除考慮廠商本身情形外,還要考慮對手的反應。
![]() |
|||
|
|||
各類石油產品市場皆屬於寡頭壟斷市場 |
在香港,找到最近似的寡頭壟斷市場例子是銀行及金融服務市場及各類石油產品市場 ;當然還有不少的其他典型的本地實例。
市場內的主要競爭者是幾間或為數不多的大規模供應商或大銀行及金融機構,其數目的總和差不多佔去市場的大部分,彼此的市場佔有率相近或佔有某程度的市場比率,因此無時無刻都想從對方手上搶走其顧客。
他們所使用的營商策略主有價格競爭、提供更佳的服務、廣告、回贈禮品、發展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如網上服務等;
營商策略多元化往往是競爭劇烈的結果。
若各賣方主要運用"價格競爭"(即"割價競爭"或稱"割喉競爭 Cut-throat Competition")的話,根據寡頭壟斷市場結構的推論,通常最後都是兩敗俱傷,彼此的利益都會有負面影響;所以各賣方會盡量避免使用"價格競爭",而主要運用其他上述的策略。
在這類型的市場內,由於競爭者間使用的策略可能有多項選擇,而公司或廠商亦要就對手的策略制訂適當對策;故此公司或廠商必須維持靈活而富彈性的組織結構,以應付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
詳細分析其競爭環境或模式,是公司制訂營商策略時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程序。